| 文件类型: |
docx |
 |
| 界面语言: |
简体中文 |
| 运行环境: |
NT/2000/XP/2003/Vista |
| 授权方式: |
[db:授权形式] |
| 软件大小: |
4.52MB |
| 软件等级: |
 |
| 资料类型: |
[db:软件类型] |
| 软件登陆: |
jian |
| 作 者 : |
|
| 解压密码: |
|
| 点数: |
4点 |
| 点数说明: |
下载点数获取方式:(1)通过充值获取点数在线充值 (2)通过每天签到获取点数,每天赠送的点数随机签到(3)通过共享资料,别人下载有收益分成发布 |
| 下载地址: |
[ 权限:普通会员 下载地址1 ]
|
| 软件简介: |
目 录一、 XX学院BIM协同中心定位、二、 BIM协同中心组织架构三、 BIM协同中心规划3.1 单专业、多专业、项目级协同管理和应用规划3.2 企业级协同管理和应用规划3.3 内部课程和外部企业集团BIM团队培训课程开发四、 BIM中心人员安排4.1 实训中心人员组成4.2 BIM协同中心岗位工作职责与培训体系4.3 骨干成员介绍4.4 人员培训体系五、 BIM协同中心工作流程5.1 创建BIM模型流程(单专业BIM应用1 )5.2 BIM模型交底流程(单专业BIM应用2 )5.3 BIM模型维护流程(单专业BIM应用3 )5.4 土建、钢筋协同建模标准(多专业BIM应用1 )5.5 碰撞检查与辅助管线综合(多专业BIM应用4 )5.6 iBan应用流程(多专业、多岗位BIM应用13 )5.7 钢结构模型导入、拼接,Revit模型数据导入(多专业、多单位BIM应用9 )5.8 BIM系统部署流程(企业级协同管理和应用2 )5.9 建立企业设备库、构件库(企业级协同管理和应用3 )六、 BIM协同中心软硬件和布置方案6.1 硬件配置方案6.2 软件配置方案6.3 布置方案七、 相关教学工具.......一、BIM协同中心工作流程5.1创建BIM模型流程(单专业BIM应用)BIM模型的创建是BIM技术应用的前提和基础,如何正确创建一个BIM模型,需要建模团队、质量审核团队甚至设计院等相互的配合、沟通、协作。以下流程为创建BIM模型的基本流程,也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做相应调整。5.2BIM模型交底流程(单专业BIM应用)BIM模型完成并组织内部评审后、上传实际应用前,需要对模型的整体情况向各条工作占线的同事进行全面的、可视化的交底,为BIM模型的应用尽可能的扫清技术层面障碍。BIM的应用价值之一就是4D可视化,通过BIM模型的可视化交底,让复杂的空间问题简单化。BIM模型交底流程图5.3BIM模型维护流程(单专业BIM应用)工程中不可避免的设计变更,要求BIM模型有不断的修正完善,让模型的使用者在第一时间得到修改后的模型,这样BIM模型才能发挥他自己的价值。同时也为变更结算、施工指导、运维资料输入等做好准备工作。5.4土建、钢筋协同建模标准 (多专业BIM应用)建模标准是我们平时在建模过程当中需遵守的一套规则,按照规则建立的模型更有助于计算结果的准确性。特别是当一个项目规模非常大时常常需要由团队合作完成,那么按照建模标准建立的模型在协同、共享、应用时出现矛盾或者数据不统一的概率就大大降低了。所以制定属于自已企业的建模标准非常重要。5.5碰撞检查与辅助管线综合(多专业BIM应用)各专业BIM模型创建审核完成后,机电项目施工前,对各个专业进行空间碰撞检查,提前发现问题。针对问题,反馈设计部门。按照最新修改的图纸,维护模型,重新碰撞,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方案,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,做管线综合优化。5.6iBan应用流程(多专业、多岗位 BIM应用)5.7钢结构模型导入、拼接,Revit模型数据导入(多专业、多单位 BIM应用)5.8BIM系统部署流程(企业级协同管理和应用)5.9建立企业设备库、构件库(企业级协同管理和应用)
|
| 下载帮助: |
发表评论 加入收藏夹 错误报告 |
|
版权声明
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,不代表本站立场。
本文有所侵权,违规,请发送链接至 tmgczl@163.com一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tmgczl.com/jianzhu/BIM/2019-04-02/34485.html